云南大学“理解中国”2021寒假“返乡观察”笔记征文活动共收到投稿作品122篇(本科生28篇、研究生94篇),经初评、查重、专家评审及综合评定,共评出优秀作品73篇(本科生22篇,研究生51篇),特此公告,名单如下:
云南大学“理解中国”2021寒假“返乡观察”笔记征文获奖名单(本科生)
 
  
   
    | 序号 | 学院 | 姓名 | 文章名称 | 获奖等级 | 
   
    | 1 | 新闻学院 | 范秋桐 |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网民对虚假新闻的辨别情况调查与反思 | 一等奖 | 
   
    | 2 | 新闻学院 | 孙靖雯、陈伊茜、熊丽、王雪莲 | 关于乡村老人的身心健康现状调查以及发展建议——以重庆市合川区古楼镇摇金村为例 | 一等奖 | 
   
    | 3 | 文学院 | 王嘉莲 | 文化旅游背景下民俗建筑的开发与保护调查——以石屏县为例 | 一等奖 | 
   
    | 4 | 法学院 | 张亦文 | 司法介入“控辍保学”的实证研究——以云南地区106个案件为例 | 一等奖 | 
   
    | 5 | 外国语学院 | 张万海 | 疫情背景下个体零售药店发展现状以及社会担当 | 二等奖 | 
   
    | 6 | 历史与档案学院 | 王雅琦 | 党的光辉照锡山 | 二等奖 | 
   
    | 7 | 职继学院、法学院 | 所建荣、李顺彩 | 后疫情时代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引领脱贫攻坚的成果与思考——以宾川县红军村为例 | 二等奖 | 
   
    | 8 | 法学院 | 沈玉龙 | 重返淮河边的中国 ——基于河南省Z村的观察与分析 | 二等奖 | 
   
    | 9 | 信息学院 | 董湘灵 | 杭州网红经济链下的大学生现状——“理解中国”返乡观察笔记 | 二等奖 | 
   
    | 10 | 政府管理学院 | 张一三 | 关于西南地区乡村建设现状观察笔记 ——基于对重庆市武隆区长坝镇大元村的考察 | 二等奖 | 
   
    | 11 | 政府管理学院 | 吴万万 | 红色旅游如何走出别样风格——基于扎西红色旅游偏向群体调查 | 二等奖 | 
   
    | 12 | 法学院 | 崔雪晴 | 后疫情时代下的文化软实力——基于天津市北辰区文化发展的实践考察 | 二等奖 | 
   
    | 13 | 信息学院 | 李然 | 提升国家治理能力背景下的乡村振兴——基于广东省Q村发展现状的思考 | 二等奖 | 
   
    | 14 | 政府管理学院 | 周黎静 | 返乡观察笔记——以疫情中的中国青年为例 | 二等奖 | 
   
    | 15 | 生命科学学院 | 孙恩达 | “理解中国”返乡观察日记 | 三等奖 | 
   
    | 16 | 新闻学院 | 彭雨雨 | 老工业区生存环境观察——以遵义八七厂为例 | 三等奖 | 
   
    | 17 | 历史与档案学院 | 杜京京 | 回顾辉煌党史,宣传革命精神——记我跟随济南“泉城志爱”志愿队导赏的讲解旅程 | 三等奖 | 
   
    | 18 | 法学院 | 王浩鹏 | “骨灰房”背后的社会秩序失灵——基于上海墓地现状的考察 | 三等奖 | 
   
    | 19 | 新闻学院 | 陈静雯 | 传播与传承:托起木雕的手艺人们——“理解中国”2021寒假“返乡观察”笔记 | 三等奖 | 
   
    | 20 | 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 | 唐嘉晨 | 送教上门扶残助学——2021年寒假社会实践观察笔记 | 三等奖 | 
   
    | 21 | 法学院 | 马思佳 | 农村贫困成因浅析——以云南省昭通市卡子村为例 | 三等奖 | 
   
    | 22 | 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 | 刘文彦 | “理解中国”社会观察笔记——对小县城直播行业生存现状的观察 | 三等奖 | 
  
 
 
云南大学“理解中国”2021寒假“返乡观察”笔记征文获奖名单(研究生)
 
  
   
    | 序号 | 学院 | 姓名 | 文章名称 | 获奖等级 | 
   
    | 1 |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| 张辉 | 边疆民族地区道路建设与村落社会变迁——基于滇西北奔子栏的考察 | 一等奖 | 
   
    | 2 | 文学院 | 杨慧玲 | 乡土社区与非遗体制的互动实践——以《阿诗玛》在宜政大海子的传承为例 | 一等奖 | 
   
    | 3 | 昌新国际艺术学院 | 韩婧 | 乡村振兴视域下会泽斑铜非遗文创品牌建构研究 | 一等奖 | 
   
    | 4 | 法学院 | 郭昌宁 | 高校在校生的“刑法偏好”实证研究分析——基于云南大学呈贡校区的230份问卷调查 | 一等奖 | 
   
    | 5 |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| 林露露 | 乡村治理的路径与困境——以湘西咱河村基层权力运行模式为例 | 一等奖 | 
   
    | 6 | 政府管理学院 | 刘春呈 | 领土认同:国家认同塑造的基础维度 | 一等奖 | 
   
    | 7 |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| 卢思旭 | 生态扶贫在本土实践中的内容及其地方生态智慧 ——基于怒江州福贡县赤恒底村的田野调查 | 一等奖 | 
   
    | 8 |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| 张华荣 高艳曦 | 就地过年与“持证返乡”:生计选择与思乡恋家的实践解读-基于滇池东岸D村花卉工人的考察 | 二等奖 | 
   
    | 9 |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| 程永杰 | 道路与人地关系:地方理论视角下的路学研究 | 二等奖 | 
   
    | 10 | 文学院 | 于子然 | “艺术乡建”中的情感共同体建设 | 二等奖 | 
   
    | 11 | 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 | 卢伊莎 |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模式的探索——基于内江市群众满意度的调查 | 二等奖 | 
   
    | 12 | 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 | 樊建丽 茹倩 | 乡村振兴背景下泸沽湖女性生理期卫生健康情况调研 | 二等奖 | 
   
    | 13 | 政府管理学院 | 马然 | 三圈理论视角下白水镇农村厕所革命治理困境与解决机制研究 | 二等奖 | 
   
    | 14 | 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 | 李欣蕊 飞茼嘉 | 乡村振兴背景下金融之“水”活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纪实 ——基于永仁县“三信”建设的考察 | 二等奖 | 
   
    | 15 | 政府管理学院 | 杨庆婷 | 基于演化博弈的PPP模式下长期护理 保险研究 | 二等奖 | 
   
    | 16 | 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 | 段园媛孙煜 | 新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赋能乡村经济振兴——基于楚雄彝族自治州的观察与思考 | 二等奖 | 
   
    | 17 | 政府管理学院 | 吴浩 | 公共卫生危机中青年领导力提升路径研究——基于5M领导力视角 | 二等奖 | 
   
    | 18 | 法学院 | 冯伯良 | 重大疫情应对的巨灾保险法律治理探讨 | 二等奖 | 
   
    | 19 | 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 | 杨显宽 潘晓虹 | 乡村治理中边疆地区公共卫生管理问题研究——以云南省寿山村为例 | 二等奖 | 
   
    | 20 |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| 林辉 | 佛教中国化的艺术瑰宝:汉传佛教梵呗研究—— 基于云南昆明F寺的田野调查 | 二等奖 | 
   
    | 21 | 政府管理学院 | 周倩 | 基于大数据发展水平:省域评估及影响因素 | 二等奖 | 
   
    | 22 | 政府管理学院 | 岩温罕 | 西双版纳州嘎洒镇村级自治组织换届选举观察报告 | 二等奖 | 
   
    | 23 | 新闻学院 | 王亚蓉 |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餐饮老字号顾客感知价值研究 ——以昆明6家餐饮老字号为例 | 二等奖 | 
   
    | 24 | 法学院 | 杨倩 | 渠县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与提升策略探析 | 二等奖 | 
   
    | 25 | 马克思主义学院 | 成冬梅 | 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建设路径探析 | 二等奖 | 
   
    | 26 | 法学院 | 吴枫 | 长江流域非法捕捞水产品罪司法适用问题研究——以安徽省六安市为例 | 二等奖 | 
   
    | 27 |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| 姜兰英 | 云南省富民县柿花箐烟草产业调查报告 | 三等奖 | 
   
    | 28 |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| 陈肖旭 | “快乐”骑手:新经济业态下的资本困局与个体突围 | 三等奖 | 
   
    | 29 | 外国语学院 | 张国宝 | 疫情背景下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困境与前景——以山西省朔州市为例 | 三等奖 | 
   
    | 30 | 历史与档案学院 | 段春 | 旧貌换新颜:记大楼子村在棚户区改造工程之下的华丽转身 | 三等奖 | 
   
    | 31 | 政府管理学院 | 黄彩青 | 康衢之遥,平流缓进—康平:一个边陲上的民族小镇 | 三等奖 | 
   
    | 32 | 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 | 袁文杰 | 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发展研究 | 三等奖 | 
   
    | 33 |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| 谭任均 | 告别风雨飘零后——以中山市横门社区疍民上岸变迁为例 | 三等奖 | 
   
    | 34 | 新闻学院 | 白星星 |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媒介化生存的田野调查 | 三等奖 | 
   
    | 35 |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| 孟闪 | 香菇变局:特色产业深耕背景下的乡村振兴——以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为例 | 三等奖 | 
   
    | 36 | 文学院 | 冯文一 | 探析新冠肺炎疫情对丧葬仪式的影响—基于迁安市S村的田野调查 | 三等奖 | 
   
    | 37 | 政府管理学院 | 孙静茹 | 聊城市L村改厕政策执行困境及推进策略 ——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 | 三等奖 | 
   
    | 38 | 马克思主义学院 | 罗富平 | 新时代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作用及路径探讨 ——以云南省镇雄县坡头镇为例 | 三等奖 | 
   
    | 39 | 政府管理学院 | 金文敏 |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——以元阳县阿者科村为例 | 三等奖 | 
   
    | 40 | 文学院 | 那晓颖 | 云南开远地区彝族烟盒舞的源流及价值 | 三等奖 | 
   
    | 41 | 政府管理学院 | 张杨 | 不惧新冠:中缅边境地区社区治理的再探讨 ——以云南耿马县孟定镇社区疫情防控为例 | 三等奖 | 
   
    | 42 | 马克思主义学院 | 李佳闰 | 边疆民族地区文化安全与治理:挑战、应对及模式创新 | 三等奖 | 
   
    | 43 | 法学院 | 刘泽慧 | 拒绝执行防疫措施行为的行刑衔接问题研究 | 三等奖 | 
   
    | 44 | 新闻学院 | 王世涵 | 基于扎根理论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功能定位研究——以昭阳区融媒体中心为例 | 三等奖 | 
   
    | 45 | 法学院 | 龚铖 | 老龄化社会的城乡表征及其应对 | 三等奖 | 
   
    | 46 | 文学院 | 徐茜 |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地方经验 ——基于对大海子村《阿诗玛》传承现状的返乡观察 | 三等奖 | 
   
    | 47 | 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 | 罗珊珊 茹倩 | 以生命守护生命:从昭通地区抗“疫”笔记看基层医疗人才队伍建设 | 三等奖 | 
   
    | 48 | 文学院 | 马蓉蓉 | 乡村振兴——喜看家乡发展新变化 | 三等奖 | 
   
    | 49 | 法学院 | 林威 | 广州报刊亭生存现状调查报告——基于新媒体发展和城市格局变迁视角 | 三等奖 | 
   
    | 50 | 文学院 | 李富伦 | 《滇释记》中的“力显”——以“坐化异瑞”及“生水”为例 | 三等奖 | 
   
    | 51 | 政府管理学院 | 徐飞 | 乡村社会治理建设探索——“幸福村落”的秭归实践 | 三等奖 | 
  
 
 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 
 
 说明:
1.根据投稿情况和文章整体质量,经研究决定,对征文公告奖项有所调整;
2.本次评审坚持质量和原创并重,对所有作品进行了严格查重。
 
 
云南大学学生工作部
云南大学研究生院
共青团云南大学委员会
2021年6月8日